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为什么可以活到94岁的高寿
孙耀庭,1916年净身为太监,此时据溥仪退位已经四年。但溥仪依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太监宫女伺候着。孙耀庭也就一直伺候着。直到1924年,孙耀庭结束了他8年的太监生涯。全国解放后,政府开始安排这一些太监全部住进了寺庙。并且还给他们发了工资和生活费。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他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孙耀庭就这样一直活到了1996年,孙耀庭由于得了重病最后死亡,享年94岁
那问题就来了,那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是谁呢
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小名留金,是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到最后去哪了
到1996年,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去世,也享年94岁,这一年,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宦官历史的结束。
溥仪3岁登基时,紫禁城里大概还有近千名太监,随着皇帝退位,失去了权势,虽然民国政府给予清皇室一定钱粮,但毕竟没以前那么有钱了,渐渐地,宫里有些不老实的太监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向宫外倒卖转移珠宝翡翠等等,后来溥仪开始怀疑准备进行清点之时,这帮胆大包天的太监竟然一把火烧了建福宫,以毁灭证据。
溥仪忍无可忍,最后在1923年7月16日,把太监全部赶出宫,一个不留,不过,溥仪还是安排给了他们一笔遣散费,首领大太监可以拿200大洋,最底层的小太监也就20块钱,然后,他们就出去了。
在民国时期,这帮太监分成三类,处于统治阶层的总管太监,约有30多人,他们本身在宫内就有多年积累,他们大都留在了北京城里,置办田产屋宅,甚至还娶了老婆,过继个孩子,日子过得相当不错。普通太监大约有400人,他们就差多了,他们一般以寺庙为人生归宿,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一般就会捐些钱财给寺庙,出宫后就到这些寺庙栖身,民国时,这些寺庙在北京城有20多座,他们进寺庙之后,还要服多年劳役,并且行为点检,才能被最终吸纳。
以上2种太监还算有个归宿,但第三类贫寒太监就很悲催了,他们连进寺庙的买路钱也没有,也只有流落街头的命了,这部分太监约有300多人,他们出宫之后就只能在北京街头流浪,最后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被淹没。
1949年建国后,政府在民间收集了还没去世的近10个太监集中赡养,每月给与补助,根据他们的特长适当地安排工作,像著名的孙耀廷,他被溥仪赶出宫后就寄居在寺庙里,解放后在政府的安排下去做了出纳,有补助,还有工资拿,政府还供应吃住等,这几个太监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到了1982年,太监还剩下孙耀廷和马德清,政府安也安排人照顾他们,到了1987年,91岁的马德清去世,1996年,94岁的孙耀廷去世,从此,中国几千年的宦官历史真正走到了终点。
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是天津市静海区西双塘村人。
他讲述了他成为太监“净身”的经过,及一些在当时绝对不能外传的宫中秘事。太监是我国封建社会独特的产物,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
太监是宫里人,能在皇上面前走来走去,在外人看来,不一般的大臣还要神气。河北省的静海县很穷,穷人想出头,进宫当太监是一条捷径。
到了90年代,孙耀庭虽然身体还算硬朗,思维也还清楚,但他毕竟是已年满90的老人。国家为了他的安全和健康,把他作为重点保护人物,规定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才能会见国内外的来访者。
在北京广化寺内,他种种花草,练练书法,打发着为时或许不会太多的岁月。90岁时,他为友人所写的一副“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对联,也许能表达出他现时的心境。 1996年,“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去世了。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指的是末代皇帝溥仪时期在宫里当值的太监们。
1922年,宫中太监有1137名,到了1924年,溥仪将大批太监遣散,宫中只剩下200名左右的太监,主要在太妃们和皇后身边伺候。
辛亥革命之后,皇宫再也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宫里的太监,有很多开始寻思逃走。但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入宫做太监依然是一条重要的谋生渠道,所以,有的千方百计的逃走,有的想方设法的进去。到了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依旧住在紫禁城中。
原则上皇宫已经不允许再招太监,但还是有太监被送进宫中。这其中就有孙耀庭。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讲述,1922年,尚有太监1137名。
随着局势的变化,人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宫中一片混乱,太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偷盗,他们开锁砸窗进入库房偷盗,时不时有火警,还有行凶事件。有的太监居然在外面开起了古玩店,这让溥仪很愤怒,追查毫无结果,溥仪开始下令清点财务,结果在1924年6月27日的夜里,建福宫发生火警,烧了个精光。
过了不久,无逸斋再次发生火警,溥仪越发心慌,他悄悄偷听太监们的谈话,他觉得太监们想要谋害他。接下来的一起行凶案让溥仪敏感的神经再也无法平静,事件的起因是有个太监因为被人告发,挨了总管太监的责罚,于是这个太监在一大清早潜进了告发人的房间,用刀猛戳告发人的脸,随后逃得无影无踪。由此溥仪想到自己曾无数次虐待太监们,他们会不会向他举起屠刀呢?于是整天提心吊胆,睡觉的时候在床边放棍子,让婉蓉给他守夜等等,但这究竟不是长久之计,过了几天他终于下决心遣散太监。
这次遣散并没有赶走所有的太监,太妃们和皇后婉蓉身边还留了差不多200名伺候,这些留下来的太监就等着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离开。
那么溥仪时期的这些太监离开了皇宫,离开了皇室成员身边,又去了哪里呢?太监是有严格等级的: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一般太监。他们离开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以后,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上层太监的代表就是隆裕太后身边的小德张,这些太监除了例银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收入。八个字来介绍小德张,那就是“贵敌王侯,富埒天子”,他先是获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后成为隆裕太后身边的大总管,基本算是权倾一时,在他还在宫中的时候,什么古玩店,丝绸店都已经开了起来。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小德张就离开了皇宫去了天津租界区,先是在法租界盖了一座别墅,后来卖出去,又在英租界盖了一座,找了几个姨太太,买了一大批奴仆,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据说他总折磨自己的姨太太们,有一个跑去巡捕房寻找庇护,却被送回来,被小德张打死了事。小德张有钱的那段日子是嚣张的很的。
如小德张这般的太监找不出几个来,但有钱的也不少,置点田产,弄个“像模像样”的家,后半生还算不错。
中层太监的代表算是孙耀庭,孙耀庭是1916年进的宫,后来成为婉蓉身边的太监,后来,溥仪去了长春做伪满洲国皇帝,孙耀庭还去伺候过溥仪,不过后来孙耀庭患病,就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的孙耀庭住到了万寿兴隆寺,这里是出宫太监的一个居所,要交纳一部分银两才能住进去,抱团生活。实际上太监们还在宫中当值的时候,在宫外就有团体组织,用来解决老年生活和殡葬问题。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主要服务于古代帝王家庭,直到清王朝的灭亡,这项制度才逐渐消失,中国最后一批太监出自宣统帝溥仪时期,到了1922年宫中还有太监1137人,但由于他们监守自盗,在1923年溥仪下令只留下200人,其余的全部遣散出宫,1924年冯玉祥下令将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所有的太监都流落社会。
没有了清王朝的庇护,丢掉了铁饭碗,这些太监只能自谋出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些太监长期生活在宫中,与生活隔绝,也无谋生的本身,那他们都去了哪里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出处。
1,被家人接纳,这些太监自小被净身送入宫中后就被家人抛弃,要不是他经常拿钱接济家人,出宫后身上还有些钱财,家人是不会接纳他的,毕竟他是个太监,男不男女不女的,家人很忌讳别人异样的眼神,能够被家人接纳的太监少之又少。
2,有些太监以前在宫中担任较高级别的管家,收受过不少的赏赐或者贿赂,混的好的,也就攒下了不菲的资产,这些太监出宫后往往会买几处宅子,置办些田地,开商铺,办酒楼等等,再娶几房姨太太,虽然不能生儿子,但他们可以认干儿子或者过继儿子,总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3,继续给大户人家当佣人;因为太监侍候人习惯了,他们也很会侍候主子,很多京城的大户人家就会雇佣这些失业的太监,他们侍候过皇室,因此一些有名的太监就成了抢手货。
4,一些中下层的太监投奔并依附散落于京城各地的寺庙,敲钟念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般的太监也会事先给自己留好退路,在宫里是,会经常捐一些钱给宫外的寺庙,到了晚年出宫,就可以把寺庙作为安身之所,度过晚年。
5,流落街头;既无钱财又无能力的人就只能流落街头了,这部分人就过得比较凄惨了,经常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还要遭受世人的排挤和嘲讽,出宫的那批太监有三百多人流落街头,仅靠乞讨为生,第二年活着的已经不到一半。
到了解放后,还有十个左右的太监,他们都得到了政府的救济,其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叫孙耀庭,因为会识字有文化,被安排到北京寺庙管理组去当出纳,每个月还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在当时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直到1996年才病逝,享年94岁。
总之清朝最后一批太监,后半生大多比较凄凉,他们的消失也标示着封建制度的瓦解,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终结,迎来民主自由的现代生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
众多影视剧里,此情景,屡见不鲜。太监们,手执圣旨,拖着阴柔的长腔调,宣读皇帝旨意....
香港人曾经拍过一部叫《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电影,有些人可能看过,改编自一个叫孙耀庭的清朝太监自己写的自传。这个孙耀庭,就是中国历史上官方公认的最后一个太监!
1996年在北京后海的广化寺,随着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死去,存在几千年的太监角色,彻彻底底的画上了一个句号,标志着从此世上再无太监!
太监,是中国封建王朝皇权的产物,几千年来依附皇权而存在。太监大多出身穷人家的孩子,有钱人家谁会把宝贝儿子送进宫当太监呢。太监从小的时候,多数在十岁左右就被阉割了,而后被分配到皇宫各处,服务皇家。
孙耀庭,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据说当时家里穷没钱养,所以他父亲准备送他去宫里当太监,孙耀庭也答应了,总比在家饿死强,但是到了宫里询问才知道,要宫里的人帮其净身的话还得出钱,问题是他父亲连这个手术钱都出不起,所以最后决定父亲亲自操刀,孙耀庭胆战心惊,一刀下去孙耀庭当时就昏睡过去了,等到第三天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是个太监了,当他听到父亲最后一句话“清朝已经亡了。”孙耀庭心如死灰。
(孙耀庭)
言归正传,说上面的话主要是为了阐述在秦朝到清朝,太监的入职一直都存在变化,到了清朝想要当太监已经有了极其严格的制度了,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除了要交钱,最主要的一点是必须从儿童阶段开始就要被净身,这个大家都明白,一是有的家庭条件差,无力抚养;二是儿童期间就净身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会降低。所以说很多太监进宫后大多是已经没有亲人了的。
而中国最后一批太监的去向也不同,因为每个太监的身份地位也不一样,去哪里都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是根据以往历史以及最后一批太监的流向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告老还乡,亲人团聚
这些太监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他们还有家人,在宫里的时候就跟家人一直有联系,虽说入宫做了太监,有的会被村里人看不起,但是日子还是得过,亲情还在,能团圆就好。
二:继续留守或者京城买房
这样的太监还是极少数的,他们可能得到了皇帝或者嫔妃的垂怜,自己在仕途上估计混的还可以,所以肯定攒下了不少钱,加上他们跟贵族的关系,在京城买房或者继续给贵族家庭做做管家什么的,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三:寺庙祠堂
这也是大多太监的选择,他们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寺庙祠堂就是他们最终的去处,因为他们无子嗣,所以互相照顾互相支持。
四:和宫女对食
也有一部分太监,在宫中就已经和宫女对食,也就是搭伙过日子的意思,在清朝灭亡之后,他们自然会相互扶持,找一深山或乡村或家乡,耕田织布,日子也过得逍遥自在。
据史料记载,中国很多太监最终都是埋在现在的中关村,在几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满是坟地的荒地,当然还有一些北京的寺庙,去的最多的就属万寿兴隆寺。像白云观、立马关帝庙、褒忠护国祠等被太监们支助过的思念祠堂也是他们的去处。而《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还明确记录了他们还成立了恩济慈保古会,也就是专门收养宫中出来的太监的,类似现在的养老院,他们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的命运是怎样的
1840年,在中国拥有将近两百年历史的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在如何处置中国封建王朝上最特殊的一类人太监的时候可难坏的宣统皇帝溥仪。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的清宫太监们最后的命运都是怎样的呢?
当时,在遣散这些太监的时候,溥仪可真是费了一番周章。清朝灭亡后,溥仪派人通知所有太监,除了留下五宫日常所必须的二十名太监外,其余太监即将全部遣散,每人发放三块到五块的遣散费,消息一出,所有太监仿佛天塌了一般的号啕大哭,满地打滚,嘴上说着对主子感情太深舍不得,其实是因为发放的钱财实在太少,出宫以后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为了自己出宫后能有个好的归宿,大多数将要被遣散的太监就干起了顺手牵羊的勾当。太监们对紫禁城的金银财宝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偷窃”,后来被溥仪知晓,为了制止这一现象,溥仪就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建福宫大火事件,把许多财宝烧掉并且将几名偷窃的太监的烧死。太监们最终智能乖乖出宫。
名气比较大的太监,比如已经先前出宫的小德张就利用自己在宫里“得到”的财宝在北京和天津均置办了庞大的宅院,以用来自己颐养天年。而毕竟穷太监占大多数,这样一来在当时就产生了一个机构“太监养老义会”,这个机构是有一些比较富有的太监所组织,一般都设在当地的一些寺庙中,只要出宫的太监能交上二十到一百银元的话,就可以免费吃住直到死去。
然而许多太监因为在宫中时间太长,出宫以后无依无靠,渐渐地就落下个擅偷的毛病,这样一来,就有好多太监连进入“太监养老义会”的会费都交不起,只能去社会上流浪。
所以说,大部分清宫太监在出宫后都是比较惨的,恐怕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本来想着荣华富贵去进宫最后却落了这么个结果
1923年是太监历史的分水岭,这一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提枪巡视皇宫,将仅剩的一千名太监驱离皇宫。清朝灭亡后,皇室仍然生活在皇宫中,末世时节,人心浮动,宫中屡屡发生偷盗失火事件,引起溥仪疑心,担心太监谋害自己,下了驱逐太监的决心。遣散太监前,溥仪尚算仁慈,动用拮据的财政,给太监发了一笔遣散费,大太监200元,小太监20元,虽然不多,也能暂缓燃眉之急。
这次被遣散的太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太监,赶上动荡的时局,没了皇宫这棵大树,他们饱受社会歧视,备尝生活艰辛。
大体来说,太监命运可分四类:
第一类:曾经有钱有势的大太监,出了宫摇身变成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娶妻养子,过着富足的生活。有个叫张祥斋(小德张)的太监,原来是慈禧、隆裕身边的大红人,是炙手可热的太监总管,出宫后攀上袁世凯,权势通天,妻妾成群,十里洋场。后来养子不肖,偌大家业败得精光。建国后,张祥斋被送去改造,落魄为街头小贩,1957年病逝。
第二类:失业的太监也是沾了皇气的太监,一些富家大户比较喜欢雇佣太监,太监本身残缺,不会出现扰乱后院的事。雇佣太监,享受天子的待遇,说出去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这类托身富户的太监结局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类:在没有家人依靠的太监, 退休后怎样养老,曾提到过,在北京有太监组织的养老义会,太监退休后,只要按时交纳房租,便可在养老会居住,养老会负责太监送丧祭祀的事宜。
太监养老会
第四类:有些地位非常低的太监,在宫中没攒几个钱就被赶出皇宫,这部分人没钱进养老会,又没有富户收留,只能流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当年出宫的这类太监大约有三四百人,流落北京街头,此年少了一半。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谁,有后代吗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出生于天津静海县西双塘村的孙耀庭老人,这里同时也是清末著名的大太监小德张的故乡,孙老人出生那年正值光绪二十八年,晚清已步入灭亡的倒计时。
和普通百姓一样,孙老人家中贫困,在一次小德张衣锦还乡的时候,亲眼目睹了从这个穷乡僻壤出去的小德张,如今已是威风凛凛的“大官”,于是一时冲动,让父亲为他净了身。
孙老人在八岁的时候就央求父亲为他净了身,在极度痛苦之下苦苦熬了三天三夜,才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之后足足在床上休息了数个月才能够下床,讽刺的是,几乎就在孙耀庭净身的时候,紫禁城的隆裕太后就发布了退位诏书,清朝灭亡了。
这消息对孙家来说无疑如晴天霹雳一般,原本想让孩子日后有条出路,可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把这后路也给堵上了,孙家断子绝孙换来的竟是一场无用功,这让孙耀庭顿时感到人生无望,所幸的是孙父还会变通,既然入宫不成,那就读书,将八岁的孙耀庭送到村里的私塾念书。
孙耀庭学艺有成,很得老师的喜爱,在知道孙耀庭已经是太监之后,也想着带着他去行医,将自己一身本领都教给他,可孙父犹豫不决,恰好在此时,孙耀庭的亲戚和北京的一个当差太监有点关系,就写信给这位太监,希望他收下孙耀庭。
消息很快就传了回来,太监愿意收下孙耀庭,于是在十五岁那年,孙耀庭带着五块大洋,在哥哥陪伴下,坐火车去了北京城里,在太监的引荐下,孙耀庭入了载涛贝勒府里当差,改名为顺寿,因干活得力,在次年就进了紫禁城,从一个端水倒尿的小太监做起,一直到服侍太妃、皇后的地位较高的太监。
张勋复辟失败后,溥仪也被赶出了紫禁城,孙耀庭就和溥仪一起到了摄政王府,被打发回了老家,但孙耀庭回老家后没有谋生技能,只好靠家里救济,两年后回到北京,在政府给清宫太监划出来安享晚年的兴隆寺里住了下来,溥仪在长春称帝的时候,孙耀庭也去服侍过,不过很快就离开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聚集在兴隆寺的太监也有了好日子过,孙耀庭成为了管理全北京市寺庙的宗教干部,还当过六年的出纳,月薪三十五块,在文革后,孙耀庭住进了广化寺,一直到1996年才去世,享年九十四岁,他的事迹被作家贾英华写成了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改编成同名电影,由莫少聪主演。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